查看原文
其他

绽放小众事业,这里有几个助你开挂的问题

Crystal祉迎 万物爱人 Juicy Medicine 2023-10-25







想成为疗愈师/占星师/赋能成长导师/教练,或者其它领域中相对小众、没有千军万马走过的现成路径的职业?


不知如何入手?感到自我怀疑和阻抗?有些问题一直在犹豫纠结?


本文将从底层思路的角度给你一些启发(不是手把手教学)。




 你真的需要先拿个证吗?


假设你已经学了不少真正会派上用场的内容,那么,为了拿证需要再学的内容,你是否真的想学、真的能用?还是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,为拿证而拿证?


除了明确规定需要从业资格证的职业,我并不鼓励为拿证而拿证。


比证更重要的,是能够快速可靠证实的相关能力,而科班训练和证书,只是出于方便,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在大样本中筛选时,对此的一个替代品、象征物而已。


如果你能直接给出“真东西”,没必要借助替代品。


在远古时代,还没有学院派的时候,大家不一样干活吗?可信度靠的是动态更新的口碑相传,而不是来自很久以前可能早已失效的一张纸。


正式教育是给大家进行一个统一的编程,对于需要高度标准化的职业是有道理的,但对于那些艺术性更强、个人创造空间更大的职业,则没必要停留在“好学生思维”,向外寻求某个权威认可来给自己底气,而可以进入成年创业者思维,跳过中间人,去观察思考你和你直接接触的工作对象之间,对彼此真正需要的是什么。




我每次看某个从业者介绍,对ta受过什么培训、有什么证书,都不感兴趣直接跳过,如果写得太多我甚至会直接对这个人失去兴趣。


完成某个培训是一回事,真的能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、对他人生命带来可见贡献,是另一回事。同一个老师,教出来的学生里,哪怕都通过了考试,干起活来的实际水平也是千差万别。


我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存在状态,不管是面对面,还是文章、视频等内容中直接呈现出的意识状态、思维深度和临在品质,也会着重参考ta的往期顾客反馈,尤其如果是熟悉信任的朋友直接跟我推荐的。


如果你是害怕没证会觉得自己是个冒牌货,不好意思,拿个证并不能真正解决冒名顶替综合征(Imposter Symdrome),那些众人公认超级成功、证书和大奖拿了一堆的人,一样会有这个困扰。有冒牌货模式的人,拿到证也会觉得“哎那是我运气好/正好赶上了拿证容易的时候”。




 你想要什么样的顾客?


当然,确实有一些人看重证,很很多人之所以看证,是因为没什么背景知识和相关基础来自行辨别,于是需要权威背书。


如何呈现自己,也在筛选什么样的顾客会来找你


你是想要尽可能广泛的受众,很乐意跟新手工作,还是更喜欢有基础、高悟性、爱实践、工作起来轻松愉快不用保姆式照顾的顾客?


你愿意接待任何乐意给钱的顾客吗?包括伸手党、求拯救、疯狂倾诉、索取大量关注的顾客?还是更想跟你最喜欢最匹配的、工作起来轻松愉快有成就感的那一小部分人工作?


担心有太多筛选条件会找不到足够顾客?


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是一份时间出售一次(例如个案与私教),并且提供高质高价的长程服务,每位顾客的终身价值较高,你的时间就那么多,并不需要太多顾客。


哪怕你的理想顾客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极低,世界那么大,只要你能找到这一小撮人就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顾客的数量与质量,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给自己的内在许可。


内在许可是个很奇妙的东西。比如你感觉最舒服的小组参与者是二十人左右,可能会发现不论总体受众如何增长、课程内容如何变化,来的人总是在这个数量上下波动。


除了顾客,我们对收入也有内在许可,你可能难以想象月收入低于某个数字,也难以想象它高于某个数字,于是不管怎样,你的收入总是在这个范围之内。


如果你想要尽可能多的受众,那么迟早要开始一份时间多次出售(比如录制课程后长期出售、自助学习),否则会分身乏术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顾客在持续反向塑造着你。按你想要发展的方向选择你的顾客。


比如,你很乐意付出大量心力去滋养疗愈那些最匮乏、最需要帮助的人,那就去选择他们,不断塑造自己“滋养修复干涸土地”的能力。


如果你更愿意引领和培养那些已经充满潜力的人,那就去选择他们,不断塑造自己“在肥沃土地上种出一片食物森林”的能力。


记得你首先是个人类,不必出于灵性正确做出看似高尚无私、但目前还有小我的你并不真正享受的选择,那迟早要还。


保证自己的满足感,才能可持续地贡献他人。



 我对疗愈很感兴趣,就要做疗愈师?


对一个领域感兴趣,不代表非要从事最容易想到的那个,比如你喜欢整体疗愈,除了去做直接干活的疗愈师,你还可以:


-基于个人体验或与相关人士的直接交流,进行分享,例如创作文章、播客、采访、纪录片……


-搭建平台、发起社群、社群管理,不论是线下聚会还是线上交流……给有同样兴趣的人提供一个连结的平台,连结疗愈工作的供求双方。


-周边产品开发(例如能量产品)、相关艺术品创作(例如灵性疗愈系的绘画与首饰)


-以及更多,可能性是无限的




 你想以什么形式与人连结?


- 你偏好的与人直接互动的频次、广度、深度是什么样的?


- 你是喜欢不断接触新的人,还是更喜欢跟相对固定的一小撮人长期交流?


- 你是否享受与人互动交流本身?一个人时容易无聊,有人交流时很容易开心?还是一个人十分自在,要想发生互动,需要一个足够强力而有趣的理由才行?







以我为例,专注和效率对我非常重要。我极其不喜欢零散的、需要在不确定的时间及时回应的沟通,更喜欢能够沉下心来去完整不被打扰地创作,让创作的成果长期反复地创造贡献、带来收益。


我对人际互动也有极高的选择性。


所以,安静地创作文章、视频、写书,以及带领参与者经过筛选的、时间边界明确的长期封闭式课程与少量个案等是更适合我的。


单向分享可以面向很多人,双向互动只接受经过筛选、高度匹配的人。


而有些人就很享受每天从早到晚收到很多消息和电话,热闹的互动给ta充能,对独自长时间地创作则提不起兴趣。


你呢?




再次,不必对自己的真实偏好感到抱歉。世界这么大,你不想做的事情,自有其他人去做。


如果你跟我相似,那么就需要创作好一些不用直接跟你互动也能创造价值的内容,比如文章和视频放在那里,无限数量的人可以在无限长的时间里自己去看。


如果没有现成内容,你可能要成千上百次地把同样的内容从头开始给每个人再讲一遍。




 你想用什么商业模式?


前面已经提到一份时间单次出售(比如做个案)和一份时间多次出售(比如录好课程持续出售)的商业模式,


第三种是利用雇人或资本来帮你挣钱、复利躺赚(比如创建企业、投资)。


我非常不推荐长期依赖第一种模式,它十分脆弱,一旦自己身体不适干不了活、大环境要求所有人蹲家等状况发生,收入来源就断了。


即使单价收得很高,大部分人收入增长了支出也会增长,其中很多支出不是你决定省一点就能消除的(比如房租/房贷、孩子的教育费用等)。


这种模式确实是大部分人最熟悉和舒服的,提供了持续的人际互动、持续感觉到自己在好好工作的充实感。


有些人打造了丰厚的被动收入后,发现不再需要持续为赚钱而工作的生活其实挺无聊的,于是还是每天工作,只是有被动收入在多了一份底气。


第三种模式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些遥远,第二种则是相对可及的,以内容创作者为例,可以通过有价值的免费内容持续引流,其中一部分人会自己购买现成付费内容,通过平台或网站自动发货,无需另外投入更多工作。


不管具体模式如何,当你为自己的收入负全部责任时,毫不抱歉地为自己吆喝、去要自己觉得舒服满意的钱都很重要。


当你是自己的老板,你上面可没有一个好老板会看见你的默默付出,主动来找你给你奖赏:“吃的是草,挤的是奶,努力干活不邀功,品德高尚辛苦了,来,多吃点草!“




 你想要什么样的支持网络?


社交许可对我们的影响,经常比我们想得更重大。


很多人想做一件事时的第一个阻碍,就是“身边人会不会不理解”、“会不会因此失去现在的朋友”,于是放弃梦想,留在原地。


Jim Rohn说过,你是与你共度最多时光的五个人的平均值。


其实你可以去主动重塑自己的社交网络,比如参与一些活动与社群,连结跟你有共同愿景的人,逐渐淡出已不再同频的旧有关系。


长远来看,除了共同愿景,同辈支持的最佳选择,是那些真正愿意且能够玩共赢游戏的人。他们发自内心地希望你好,并乐意付诸行动助你绽放,而不是把你拉回螃蟹桶里(据说一桶螃蟹放在那里,不用盖盖子也不用担心跑掉,因为一只螃蟹往上爬时,总会被其它的拉下去)。


嫉妒和启迪的区别,是连结。


感到嫉妒情绪不是问题,这是人之常情,有时候把嫉妒表达出来还能促进连结和共赢点子的发生,甚至善用嫉妒,帮助彼此不断拓展,从而刺激自己也不断拓展。


一个人越有深层自信,越有空间真心实意地希望你好。


榜样/导师,就是自己走得够远、并愿意引领你向前的人。


如果能找到一位能跟自己定期交流的导师,当然很好,除了现有圈子里的有机发生,还有很多人公开提供付费的导师支持项目。


Nat Eliason还提出了一个玩法,把任何不认识的、甚至已不在世的人,变成你的云端导师。


当你很了解一个人,比如你的家人、爱人、最好的朋友,你会自然而然地知道,在某个情况下,他们最可能会说什么、怎么做。


当你很了解你的云端导师,看过他们的大量内容并融会贯通,遇到问题时,不用给他们打电话,也能在脑内得到他们的建议。


你对他们越了解,越会发现有一些经历对他们有重大的塑造作用,比如某个榜样在开始练习某种瑜伽之后,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
也许你会发现有某些书、某个地方、某个社群、某种方法,对他们成为今天的样子功不可没,然后看看可以如何借鉴善用这些。


尤其可以去看看他们在欣赏、敬佩和关注什么人。有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欣赏的人,顺着这条线索,就能打开一片广阔丰盛的新天地。


你越跟他们有相似的经历和旅程,就越能真正理解他们,和他们拥有相似的智慧,这就像一个跟你关系亲近的导师带来的效果。


爱是最奇妙的原料,我们经常变得与我们所爱之人越发相似,当你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,ta对你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头脑上仰慕所带来的。



最后,


其实有很多问题,在亲身实践之前,是不会有答案的。


创造你想要的事业,不同于学生时代的考试,把现成知识学好了,就能答出试卷上的问题。


很多人(包括我)都会在毕业许久之后,还时不时梦到自己马上要高考了,但书都还没看。准备好才能上考场是典型的学生思维,而不等到完全准备好就开始,在实践中不断完善,才是象牙塔外的拓展路径。


去行动,去犯错,去反思,去成长,一段时间后,再回来看这些问题,你可能就会有更清晰的答案。




· 近期推荐 ·



· 更进一步 ·

加入全年社群,接收更多启迪!

(6月20日24点后将提价)


终稿 - Crystal编辑 - Garlic



万物爱人


破幻显真,直击心魂


往期目录主创介绍品牌介绍全年社群


长按关注,设为星标🌟

合作联系:

juicymedicine@protonmail.com


(公号曾用名:Crystal的奇迹山谷)

助力创作

https://afdian.net/@zhiying

(需要花几秒快速注册一下)





阅读原文进微店逛逛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